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1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

    功不可没,但因为他们想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,只想独享那种在饮茶中所获得的自然意趣,难免使茶走向单一;而只要在精神上有超然之的士大夫都纳入进来,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小的力量,他们同样可以以自然适的...一任。   为了使人“妄心不起”,就执著坐禅,这岂不是将人作为死物一般。须知“道须通流”,心若住而不动就是心被束缚。在禅宗看来,悟道成佛完全不须故意做作,要在极为平常的生活中自然见道。长庆慧昇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2081413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住为体,犹如《金刚经》所说:「应无所住而生其。」   有关心体观念在《坛经》已确立,且强调自性本净,如其云:   善知识!世人性本自净,万法在姓(性),思量一切(恶)事,即行依恶;思量一切善事...。   因自性本净,而一切善恶等诸法,实不外乎吾人之。且直就心显本性,如《坛经》云: 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台,佛姓(性)常青(清)净,何处有尘埃⒃(大正48·338上)。   又云: 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常同,彼彼异。若论修观,必在,如此之境,名诸法体;如此之观,名诸法源,不同遍(偏)指真如,亦异一切唯识⒃(卐续藏101·83上下。)。   此段引文中,智圆已将其唯心观念作了清楚地说明,同时,也...   智圆甚至批评不了遍性遍的道理而想证道,此犹如探□巢而求凤,是不可能之事,如其云:   当知不了有情遍性遍,而谓草木具三千,依此所解,而欲证道者,非犹探□巢而求凤,入坎井以捕鲸,虽加至勤,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
  • 天台宗学派纲要1

    遂返观之病,除心惑,心惑消失,业力即除,禅病也就无著力处,禅病遂退。可见大师是在切实苦行中用生命的力量去印证佛法的殊胜与真实,并一步步坚实起自己的禅行境界。  第八节: 慧思深悟法华经   慧思...禅修之法,即教以此品中的禅定之法以使其悟入佛道,所谓安乐行其实即法华精神之禅定,慧思于>中记曰: “一切法中心不动,故曰安,于一切法中无受阴,故曰乐,利利他,故曰行。”不动者,则已证空观矣,而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581857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宗教事务的家属而不遵守戒律。   3.禅宗:禅宗于公元7世纪时流行于中国,于12和13世纪时传入日本。两个最重要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。临济宗的修行,是修持止观以达禅定来观察并超越理论上的分别。曹洞宗是以***和沉思的修行以达到开悟。两个宗派都是尊崇佛陀以心传直接由师又传承弟子的方法,相信众生皆能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原本佛性而开悟,临济禅的弟子较苦行。曹洞宗注重教导道德上的戒律及菩萨为解救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2)

    圆满的坛城,是最究竟的佛国,除了自己的身、自己的以外,没有佛,没有净土。为什么庄严坛城?要好好表法啊!学佛修行了,不是要弄得人不像个人,家不像个家,要利利索索,干干净净。昨天我说的是一个人看见让...2009-02-17/1617.html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!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!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!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寿命无常。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道次第|无常|大圆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8435682210.html
  • 现代文化新特征人间佛教新使命

    是事已,悉皆执彗共扫园林。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,入食堂中就座而坐,佛告诸芬刍:‘凡扫地者,有五胜利。云何为五?一者清净;二者令他心净;三者诸天欢喜;四者植端正业;五者命终之后,当生天上。’”佛...词讼改更。恭乞学士,以洞达之,为禅教之主,流布多艰,许赐闻奏天廷,委达相府。然非受人舍施,亦非买置田园,乃是俗父授于男,不违条制。乞降敕命,俾此园地永在伽蓝。(知礼)礼像持经,心祈口祷,特为园事年深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415484221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《起信论》与宋代理学

    一切分别即分别不见,无相可得。当知世间一切境界,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。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,无体可得,唯心虚妄,以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【同上书,577b。】。事物是...宇宙气化人性论提到人性本体的高度,使道德理性和自然规律合而为一成为宇宙本体,同时采取体用论的方式说明道德与欲情知的体用关系【韩强:《儒家心性论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1998年,92页。】。至于佛教对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284595.html
  •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

    体悟佛与净土,即观之弥陀与净土。因谓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俱在自己心中,又连称己弥陀,唯心净土。”①从唯心净土的基本理论中可以看出,当个人的心性不是清净无染之时,而是充满了贪婪的欲望之时,那么由这种...修证中获得无上智慧的受用,只有自己获得了受用,证得了般若智慧之后,才具备了度化他人的能力,也就是说个体自我要发慈悲之去度化他人,其前提在于提升个体自我的智慧,在没有获得利与自觉的时候,是无法去利他与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1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二)

    地就夸赞起石头来了。小孩就是这样的:他们看到什么,别人说这个好,他也觉得这个好;别人说那个好,他又觉得那个好。那么,咱们学习佛法不要像小孩一样盲目地听信别人,一定要充满了正见,能够以正知正见摄持...。   颂曰:   获此难得暇满大舟时 为度他出离轮回海   故而当于昼夜不散漫 闻思修行是为佛子行   没有生在八种无暇的地方,就是八种有暇。修行佛法的顺缘,就是圆满了自己所具足的五种圆满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022884703.html